文案详情
导航

呼伦贝尔大草原旅行解说词文案

景区导游解说词 921 117

编者按:

为了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深入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整理了相关呼伦贝尔大草原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风情等资料,供大家在领略呼伦贝尔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这片草原在过去、现在以至未来的重要地位。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女士们、先生们:

赛白呶!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呼伦贝尔市名称,缘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水獭和雄水獭。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48公里,中蒙边界675.82公里。呼伦贝尔市现有270万人口。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老舍先生在《草原》曾经这样描写他第一次看到草原的感受: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莫日格勒河

 

莫尔格勒河(蒙语即碰头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部的哈达岭,穿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后汇入海拉尔河。短短的蜿蜒在三百公里的草原上,但她的河道却长达一千五百多公里。天下第一曲水,实至名归。

莫日格勒河以她美丽的舞姿,清秀的容貌成就了草原上的大美之境。1961年,一批作家、艺术家应邀来呼伦贝尔观光。叶圣陶、老舍、曹禺、端木蕻良等文学艺术大师看了莫日格勒河后,都被她的曲折所倾倒。老舍惊呼“天下第一曲水”,从此莫日格勒河便有了“天下第一曲水”的美名。他在《草原》(小学课文)里是这样描写莫日格勒河的“远远地望见了迂回地、明如玻璃地一条带子”。端木蕻(hong)良在《在草原上》一文中还念念不忘地赞美莫日格勒河:“我走过多少河,没有趟过这样的河,我看过多少水,没有见过这样的水。”

歌曲“千回百转莫日格勒河”,是这样唱的:

“是不是舍不得走,一步一回头?是不是看不够,三步两回头?是惊叹天上白云落在地上走,还是阿妈新酿的奶酒太醇厚;是难得天涯芳草知音有,还是看不够草原上的百花洲。

是不是忘记了走,你徘徊已太久?是不是看不够,你不知去和留?是古老的牧歌撞击你的心口,还是马头琴的传说让你把泪流;是山高路远壮志未酬,还是惦念远方的戈壁荒丘。”

 

根河湿地

 

根河湿地保护区占地12.6万公顷,包括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及两岸的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水泡子及其支流。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根河湿地旅游区位于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的西北郊,距市区3公里。这里地形平缓开阔,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湿地上流淌,在五彩斑斓的湿地中,有一马蹄状小岛,传说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征时留下的马蹄印。千回百转的根河,犹如流动的画笔,不经意间勾画出这个惟妙惟肖的心形小岛,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遐思,谓之“同心岛”。人们以此岛象征爱情甜蜜、永结同心,因此同心岛是来此旅游的恋人们最佳留影之处。

 

白桦林

 

白桦树是额尔古纳河对岸邻国俄罗斯的国树,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代表。俄罗斯把心爱的事物都命名为“小白桦”:小白桦公园、小白桦幼儿园、小白桦工艺品商店,还有闻名世界的小白桦歌舞团。大街上走动的少女们,大都白皙、颀长,身材优美,楚楚动人,个个像亭亭玉立的白桦。

诗人谢尔盖·瓦西利耶夫描写莫斯科保卫战的诗篇《白桦林》:“我记得黎明时分,/弹片把白桦砍伤;/冰凉的汁液像眼泪,/沿着受伤的树干流淌。/林外大炮轰鸣,/硝烟团团升起;/可我们守住了首都,/救下了莫斯科郊外的白桦……”白桦,在这里成了俄罗斯人爱的载体,祖国和心上人的象征。

白桦林景区精心打造爱情圣地、童话森林、空中栈道、摄影天堂四大主题区域。请大家下车进行参观!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中国俄罗斯族最大的聚集地,近一半的人口是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走在街上,会不时碰到金发、碧眼、高颧骨、深眼窝的俄罗斯族居民。他们虽有欧洲人的面孔,但一张口,却是地道的东北口音。

在恩和,至今华俄后裔已经繁衍至第六、七代了,他们居住的房子多数是俄罗斯人喜欢的“木格楞”,酷爱花卉和歌舞。他们的衣着打扮尤其是妇女还保留着俄罗斯女人的好多穿着习惯,比如头系三角巾,身穿大花裙等等。

那么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如何诞生的呢?大家听我给大家讲讲“一把抓”的故事。

民国初年,河北新城18岁的曲洪生和几个伙伴们一起走上了千里闯关东的漫漫长路,他们历尽艰辛,最后来到了边境小城满洲里。

不想满洲里来了场鼠疫,几个人一合计,就到了俄罗斯一个叫巴列耶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有金矿。那时候中国人特别能干,俄罗斯人也愿意用中国人,所以曲洪生他们就干起了淘沙金的活儿。后来他们又学会了俄语,和当地的俄罗斯民族相处的非常融洽。

俄罗斯人给曲洪生起了个俄罗斯名字叫瓦西里。虽然身在异国他乡,曲洪生和他的中国伙伴们用辛勤的劳动在当地俄罗斯人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由于俄国十月革命和白匪战乱,乡村里的俄罗斯青年男子都被应召入伍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情窦初开的姑娘们,这些中国小伙子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也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一天,曲洪生的俄罗斯朋友,指着一位俄罗斯姑娘,说:“瓦西里,你看这个姑娘行不行,要行的话给你撮合撮合?”

曲洪生动心了,就跟姑娘说:“你跟我吧。”

姑娘倒也干脆,说:“跟你倒行,可是咱们得讲条件,你给我买个‘一把抓’的裙子,就跟你。”

所谓的“一把抓”,就是当时中国生产的纱裙,柔软得可以攥在手心里。

俄罗斯姑娘的性格就是这样,喜欢开玩笑,喜欢戏弄异性年轻人,可她偏偏遇上了倔犟的曲洪生,姑娘的一句话,激走了小伙子。一条纱裙牵动了曲洪生的心,为了爱情,也为了兑现诺言,曲洪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的路。在上千公里荒无人烟的俄罗斯远东旷野上,他扬鞭策马,穿过高山密林和湍急的河流,一路绝尘。俄罗斯赤塔州附近的巴列耶到我国边境小城满洲里一千多里的路,曲洪生马不停蹄地跑了4天。可是到了满洲里以后,他发现根本就没有那种一把抓的纱裙,于是,曲洪生不顾人马困乏,继续向东飞奔来到海拉尔,找遍了所有的店铺,终于买到了裙子。

回来马就死了,跑死了。

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俄罗斯姑娘,又见曲洪生勤劳能干,而且体贴不酗酒,就嫁给了他。

这样,中国的俄罗斯族就诞生了。

 

蒙兀室韦苏木

 

蒙兀室韦苏木,是蒙古族先祖蒙兀室韦部落的发祥地。蒙兀室韦,是鞑靼部落的一支,是蒙古族的起源部落。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九至十一世纪,一部分逐渐西迁,到了鄂嫩河、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三河的上源肯特山一带,从事游牧,直到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

 

诺门罕战役纪念馆

 

1939年,在这片草原上发生了一场满蒙战役,而背后参与战役的是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整个战役历时135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史学家称,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蒙古特色

 

一、蒙古包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尧、舜、虞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二、勒勒车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三、蒙古袍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

四、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五、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

 

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大草原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是震撼世界的历史名人。正如我国学者讲的那样,在中国众多的帝王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

而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成吉思汗的远祖是呼伦贝尔的居民

据中外文献记载:成吉思汗的祖先,蒙古民族的发祥地就是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山林地带。《旧唐书》称之为“蒙兀室韦”,他们是蒙古族的先民。“室韦”即蒙古语“森林”之意。蒙兀室韦在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森林里从事狩猎生产。大约在八世纪中叶,为了适应由狩猎经济转向畜牧业经济的需要,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颜·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孛儿帖赤那便带着自己的部落南迁到以腾汲思海(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西迁,进入了蒙古高原的斡难河、土拉河、克鲁伦河发源地肯特山区,同生活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各部落不断融合,加速了那里的蒙古化过程,为后来成吉思汗的兴起和统一蒙古草原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次迁移,还留下了“熔铁出山”的传说。

二、成吉思汗得名于呼伦湖

在公元十世纪以前,今呼伦湖的名称被称为“腾汲思”,突厥语“大海”之意。在《蒙古秘史》中第一章便有这样的记载说,成吉思汗的祖先“渡过腾汲思海子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前住下…”。此“腾汲思海子”即今呼伦湖。

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尊号问题上颇费一番周折,许多称号都不能令铁木真满意,最后选定用“腾汲思”(大海)来作他的尊号——腾汲思汗,即“大海汗”,“汗”意为“皇帝”、“君主”。后来转写成了“成吉思汗”。

“腾汲思”这个突厥语词语蒙古语“达赉”(海)意义相同。

三、呼伦贝尔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古战场

公元12—13世纪,蒙古草原处在宋、辽、金、西夏和维吾尔及中亚细亚封建国家的包围之中,蒙古草原上各集团和部落之间常互相攻击,进行复仇和掠夺战争。当时,统治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金国,先是对蒙古地区采取分化瓦解挑拨离间的政策,使之互相残杀,坐收渔利。后来当蒙古诸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至金世宗时,便采取了一种灭绝人种的政策,谓之“灭丁”。每三年进行一次专门剿杀超过车轮高的男人,掳走妇女和儿童,转卖为奴隶。并经常放火烧荒,破坏草场,蒙古草原处于一片战火之中。当时,呼伦贝尔各部落受“灭丁”之难最为深重,金国多次派大军到呼伦湖和伊敏河等地进行剿杀。蒙古草原上的牧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定,期望产生一个中心力量来领导蒙古草原走向统一。

历史将成吉思汗推上了时代的舞台,他承担了这个历史重任。在度过了少年时代被追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后,他的部族不断成长壮大起来,成为蒙古草原上一大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和他的部落以金戈铁马、战火硝烟的形式,不断进行统一蒙古草原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1200年,贝尔湖畔的塔塔尔等五部激战、1201年的特尼河大战、1202年的阔亦田大战、1202年灭塔塔尔之战等。1202年,铁木真占领呼伦贝尔草原后,便把这里作为他的武库、粮仓、练兵场。每当年岁荒歉或军事不利,他便率部来呼伦贝尔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图再战。使之成为其后铁木真同克烈部、乃蛮部作战的后方基地。几次重要的战役都是在呼伦贝尔境内进行的,这在《蒙古秘史》《史籍》《元史》等中外史籍中都有记载。当他在1203年合兰真沙陀之战被克烈部王汗战败仅剩19人时退回呼伦贝尔,在贝尔湖、呼伦湖畔修养士马,养精蓄锐。后来又在新左旗的罕达盖地区整军建制、增强了战斗力,1203年从呼伦湖畔出兵灭了克烈部王汗,1204年又在呼伦湖畔祭旗出征,消灭了最后的政敌乃蛮部。

四、成吉思汗的母亲和夫人及后妃是呼伦贝尔人

诃额伦和孛儿帖及也遂、也速干这四位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的伟大女性,她们不但貌美气质佳,而且都有着卓越超群的政治才干和头脑,在成吉思汗的成长和统一蒙古草原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成吉思汗的母亲——巾帼英雄诃额伦

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这位蒙古族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就是从呼伦贝尔草原走出的伟大女性。

诃额伦是呼伦贝尔草原弘吉剌部人,在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之间。这是块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好的草场,也是“美女的故乡”。诃额伦到了出嫁的年龄,被远在数千里外的蔑儿乞部娶为正妻。当他们完婚回家乡行至斡难河时,被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去为妻。1162年秋生下了成吉思汗。1170年成吉思汗九岁时由父亲带着回呼伦贝尔定亲,在翁吉剌部与德·薛禅之女孛儿帖订婚,其父也速该在返回途中被塔塔尔人用毒酒暗害。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称全蒙古大汗后,只要做错了事,诃额伦都及时指出他的错误,摆事实、讲道理教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远征时,她留守老营,管理家政,使成吉思汗免去后顾之忧。诃额伦以远大的政治抱负、聪慧天资和貌美气质俱佳的特质,使她养育出了成吉思汗这样的民族英雄,辅佐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草原的伟业。

成吉思汗的夫人——女中豪杰孛儿帖

成吉思汗的夫人孛儿帖,1161年出生于驻牧在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之间的翁吉剌部孛思忽儿氏族,她的父亲是贵族德·薛禅。1170年,成吉思汗九岁时来此与孛儿帖定亲。1178年,成吉思汗17岁来呼伦贝尔同孛儿帖完婚并带回家中。1179年初夏,孛儿帖被蔑儿乞惕人抢走做了妻子,1180年,成吉思汗在脱里王汗和札木合的帮助下救回孛儿帖。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大业中,孛儿帖竭尽全力帮助他。在对待成吉思汗选择也遂和也速干为妃的问题上,孛儿帖也表现的非常大度和宽容,使成吉思汗在征战中有也遂和也速干相陪。孛儿帖在后方主持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今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畔的行宫),把家政管理的井井有条。孛儿帖共生四子五女,她不仅抚养教育九个儿女,对婆婆诃额伦照顾的也是无微不至。她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都是著名的战将。成吉思汗病逝后,三子窝阔台继承了汗位,四子托雷的儿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正如剪伯赞在《内蒙访古》中所说:

呼伦贝尔不仅在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他们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由东而西,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或最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的历史性的活动。鲜卑人如此,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是如此。

成吉思汗在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前,始终局促于斡难河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狭小地区。但当他一旦征服了塔塔儿人占领了这个草原,不到几年他就统一了蒙古诸部落,正如他在写给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诏书中所说的:“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蒙古人当然知道这个草原的重要性,元顺帝在失掉了大都以后,带着他的残余军队逃亡,不是逃往别处而是逃到呼伦贝尔草原。

朱元璋似乎也知道这个草原的重要性,他派蓝玉追击元顺帝,一直追到捕鱼儿海(即今贝尔湖)东北八十里的地方,在这个草原中彻底地歼灭了元顺帝的军队以后,蒙古王朝的统治才从中国历史上结束。

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可见一般!

女士们、先生们,短短几天的游览,让我们对呼伦贝尔有了粗浅的认识。我们不但见识了呼伦贝尔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了解了呼伦贝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聚是那么短暂,但离别却未必是永远,只要我们珍惜这份友谊,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相见。

朋友们,再见,一路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资讯
  • 最新问题
已经到底啦!
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
预约成功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
预约成功
您已预约成功,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
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

关注【客服微信】

抢先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
复制成功 微信号: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 打开微信